一、背景与现状 白龟湖公园作为平顶山市生态核心区和市民休闲"会客厅",日游客节假日高峰期达万人以上。
然而,森林半岛以东区域存在公厕设施空白:
1. 公厕不足:森林半岛以东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无固定公厕,游客需步行20分钟至森林半岛南侧公厕,违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要求;
2. 如厕矛盾突出:节假日女厕排队超20分钟,部分游客被迫选择隐蔽区域"方便",既影响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
3. 配套设施滞后:现有森林半岛南侧公厕基本男女厕位比例1:1,未配备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设施,难以满足全龄化需求。 增设公厕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全龄友好型公园的迫切需求,更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具体建议
(一)科学规划选址,建设生态型公厕综合体
1. 点位布局: 在白龟湖森林半岛东侧,环湖路北侧新建公厕,确保500米辐射全覆盖; 可以配套建设休憩长廊、自动贩卖机,打造"驿站式"服务节点。
2. 绿色设计: 可以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使用竹木环保材料,安装光伏发电板和雨水回收系统,设置生态化粪池,接入市政中水回用管网,实现污水"零排放"。
(二)推行"人性化+"建设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1. 厕位优化: 应当将男女厕位比例提升至1:2.5(满足妇女及儿童如厕需要),设置独立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含儿童洗手台、残疾人扶手); 安装厕位智能显示屏、紧急呼叫按钮、自动感应冲水装置。
2. 智慧管理: 可以加入"平顶山智慧文旅"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空气质量等数据;配备扫码取纸机、智能除臭机。
(三)创新"平急两用"供给模式,强化应急保障
1. 固定+移动结合: 在临时停车场增设智能移动公厕,节假日期间可以通过智慧平台调度至人流密集区。
2. 应急管理机制: 制定《大客流如厕保障预案》,节假日增派流动厕所车、设置临时导向标识; 组建"厕所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展卫生维护、秩序引导。
(四)文化赋能,提升公厕文化品味 建议结合公园生态本底,在公厕外立面融入鹰城山水文化元素,内部显示大宋文化,陶瓷文化、曲艺文化图片,打造"可观、可憩、可品"的城市微空间。同步开展"文明如厕宣传月"活动,提升市民游客卫生习惯。
三、实施保障
1. 资金筹措: 可以申请中央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纳入白龟湖生态修复项目; 推行"企业认建认养"模式,鼓励平煤神马、洁石集团等企业冠名共建。
2. 长效运维: 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实施"以商养厕",通过广告位出租、自动售货机收益反哺运维; 建立市民"随手拍"监督平台,将公厕管理纳入园林局年度考核指标。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让"方便之事"真正方便,以基础设施的"温度"提升市民生活的"满意度",为白龟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奠定坚实基础!
李治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白龟湖公园基础设施,破解市民如厕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示范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我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和市民休闲场所,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市民对公园休闲需求的日益增长,“如厕难” 问题逐渐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游园体验,也与公园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提升不相匹配。对此,示范区高度重视,积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一、环湖路现有公厕情况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东门至工人疗养院,共设置公厕5座,分别是:森林半岛公厕,位于湖滨路与公正路交叉口东北角;平顶山学院南门公厕,位于湖滨路平顶山学院南门东侧;湖滨路与瑞光路口东北角公厕;东留村西生态公厕;东留村东生态公厕。但其中部分公厕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施老化严重,布局不够合理,尚无法满足当前游客使用需求。
二、下步规划建设措施
1.短期规划:根据城市更新要求,对具备条件的现有公厕实施升级改造,通过空间拓展优化厕位配比,增设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及休憩驿站等功能设施。同步推进“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区域配置移动公厕,有效提升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时段的公共服务能力。
2.长期规划:充分考虑游客分布、地形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由区规划、建设等部门科学选址,确保公厕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先期对湖滨路与吉祥路交叉口西侧场地拟新建停车场配套建设驿站式公厕,为游客提供便捷入厕环境,助力示范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相关报告已由市城市管理局提交市政府审议。
3.创新管理举措、提升管理水平,推行“以商养厕”模式:为缓解财政资金支出压力,推行“以商养厕”模式,通过广告位出租、设置商品间、自动售货机收益反哺管理运维成本。目前我区正积极对接有资质的广告公司洽谈具体合作细节、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4.完善应急机制、提升保障能力:制定《大客流入厕保障预案》,定期对公厕保洁管理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严格按照保洁、冲洗、擦拭、消杀作业规范流程加强管理,确保公厕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无异味。组建“公厕管家”志愿服务队伍,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开展卫生维护、秩序引导工作,提升市民入厕满意度。结合人流密集情况提前选定流动公厕预设位置,预留必要的排污、排水预置设施设备,保证流动公厕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即时用。
5.文化赋能、提升公厕文化品位:结合环湖路整体生态环境风貌,在公厕外立面植入鹰城山水元素,与白龟湖环境相协调。公厕内部显示大宋文化、陶瓷文化、曲艺文化、滍阳文化图片,打造“可观、可憩、可品”城市微空间。
6.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公厕管理纳入公园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公厕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公厕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市民的反馈和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优化设施布局,不断提升公厕的服务质量。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15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