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设更多体育场馆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必要举措。然而,当前新城区的体育场馆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现有体育场馆不足,新城区仅有少数综合性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公园,且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缺乏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市民日常锻炼需求;二是设施功能单一,缺乏专业化的体育设施(如游泳馆、室内篮球场等),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三是利用率不均衡,部分场馆因位置偏远或收费较高,利用率较低,而社区体育设施则因数量不足,使用过度,导致设施破损老化;四是缺乏能够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或文化活动的综合性场馆,限制了我市文体事业的发展。
为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全民健身,加大新城区体育场馆建设势在必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新城区人口分布和需求,建议科学规划体育场馆布局,确保各区域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区域要增设社区体育公园和小型健身场所,方便市民就近锻炼。     
      二、建设综合性体育中心。建议建设一座综合性体育中心,应具备承办大型赛事和活动的能力,包括标准田径场、游泳馆、室内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不仅提升新城区整体文体活动水平,还能通过承接赛事提升我市知名度。
三、完善社区体育设施。 建议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建设小型体育公园,配备健身路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满足居民日常锻炼需求;鼓励社区与学校合作,共享体育资源,提高设施利用率。    
      四、推动专业场馆建设。建议建设专业化的体育场馆,如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满足市民对专项运动的需求;推广互联网+体育模式,开发线上健身课程和活动,增强市民参与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体育专业场馆市场化运营。    
      五、加强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结合新城区白龟湖等自然景观,建设生态体育公园,融入生态理念,打造宜居环境。    加大平顶山市新城区体育场馆建设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全民健身、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体育事业更上新台阶。
田红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平顶山市新城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示范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区高度重视城市各项功能完善提升工作,经认真研究,针对您提出的加强平顶山市新城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意见进行研究探讨、制定措施,结合实际,积极推进落实。
一、辖区运动健身器材场地现状
目前,示范区辖区内建有3个免费开放的大型体育公园,分别是奥林匹克公园、和谐路体育游园、梅园游园,其中奥林匹克公园内建有标准篮球场、足球场(含环形跑道)、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等场地设施;和谐路体育游园内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广场舞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步道等场地设施;梅园游园内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游乐设施、步道等场地设施。基本满足居民健身需求。除此以外,辖区所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
辖区内还建设有市政广场、民生市民广场、祥云公园、鹭栖湾广场等大型群众健身广场,均对市民全天候免费开放。新建成的小区除配套建设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外,另有健身路径32套,乡镇农体工程1套,户外智能健身房1套。目前示范区每个社区都具备体育场地设施,已完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处健身场地,达到健身设施全覆盖;此外还有佰利达、蕴海建国、荷尔萌等经营性游泳馆,为辖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了多种选择。
二、提案办理情况
1.根据平顶山市科创新城建设发展规划,正在筹备建设花山智慧半岛体育会展中心,该项目将解决示范区内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匮乏的问题;开工梅园游园扩建工程,梅园公园总面积增加,同时新增健身设施,以满足周边居民群众健身需求。
2.做好新建居民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从设计和施工方面,确保居民住宅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
3.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市教体局专项资金用于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新城小区建设并投用街道多功能运动场,目前已完成场地硬化,正在进行设备购置。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156号 
